通风工程自动调节系统的准备
时间:2025-07-26 22:24 点击: 次
通风工程自动调节系统的准备工作是确保系统安装、调试及后续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,需从设计规划、设备选型、现场条件确认、技术方案制定等多维度系统推进。以下按准备工作的核心阶段和具体内容展开详细说明:
一、前期设计与需求分析准备
1. 明确通风系统功能需求
环境参数目标:根据工程类型(如工业厂房、商业建筑、洁净室、地下车库等),确定需调节的核心参数,包括:
温湿度:如车间夏季温度≤32℃、洁净室湿度控制在 45%~65%;
空气质量:粉尘浓度(如车间颗粒物≤10mg/m³)、有害气体浓度(如 CO≤24ppm)、新风量(如办公区≥30m³/h・人);
压力控制:如洁净室正压(相对于室外≥10Pa)、实验室负压(防止污染物扩散);
节能要求:如过渡季节新风利用、夜间通风降温等节能策略。
工况场景划分:识别系统需应对的不同工况(如正常运行、加班模式、故障应急、季节切换),确保自动调节逻辑覆盖全场景。
2. 负荷与调节范围计算
负荷计算:通过专业软件(如鸿业、天正暖通)或手册计算通风区域的热负荷、湿负荷、污染物产生量,确定风机、空调机组的额定风量、风压,以及调节阀门的最大 / 最小开度范围。
调节精度要求:根据工艺需求明确参数控制精度(如温度 ±1℃、湿度 ±5%、压力 ±2Pa),为传感器选型和 PID 调节参数设置提供依据。
二、系统方案设计与设备选型准备
1. 自动调节系统架构设计
控制系统架构:
小型项目:采用就地控制(如风机盘管温控器、独立传感器 + 执行器);
中型项目:采用DDC(直接数字控制)系统,通过现场控制器集中管理区域设备;
大型项目:采用BA(楼宇自动化)系统,实现通风与空调、消防、照明等系统联动(如火灾时通风系统切换至排烟模式)。
控制逻辑设计:绘制控制流程图(如 “新风阀 - 回风阀 - 排风阀” 联动调节、“温度传感器 - 水阀 / 风阀 - 风机频率” 闭环控制),明确传感器、执行器、控制器的信号传输关系(模拟量 / 数字量)。
兼容性验证:确保传感器、执行器、控制器的信号类型(如 4~20mA、0~10V)和通讯协议一致,避免接口不匹配。
三、现场施工条件准备
1. 现场勘察与环境确认
管线与设备定位:确认风机、空调箱、风阀、水管的安装位置,预留传感器安装点位(如温度传感器避开风口、热源,CO 传感器位于人员活动区),执行器安装空间需满足操作和维护需求(如阀体与执行器连接的直线距离≥300mm)。
环境适应性检查:
潮湿区域(如地下车库)需选用防水型传感器;
粉尘区域(如车间)需为传感器加装防尘罩,风阀执行器需选防尘型;
防爆区域(如化工车间)需选用防爆认证的传感器和执行器(Ex dⅡCT4 等级)。
2. 管线与电源准备
信号管线敷设: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的信号线采用屏蔽线(RVVP 型),避免强电干扰;动力线(如执行器电源线)与信号线分开敷设,间距≥300mm。
电源配置:控制器、传感器需提供稳定 AC220V 或 DC24V 电源,重要设备需配置 UPS 备用电源(如火灾排烟风机的控制回路)。
接地要求:控制系统接地电阻≤4Ω,避免接地不良导致信号漂移或设备损坏。
四、技术文件与人员准备
1. 技术文件编制
设计文件:包括系统原理图、控制逻辑图、设备布置图、管线走向图、电气接线图(明确端子编号)。
参数表:整理传感器量程、执行器型号、控制器 IO 分配表、PID 调节初始参数(比例带、积分时间、微分时间)。
应急预案:制定设备故障(如传感器失灵、执行器卡涩)、参数超标的应急处理流程(如自动切换至手动模式、声光报警)。
2. 人员与工具准备
人员培训:对安装、调试人员进行技术交底,明确设备安装规范(如传感器安装角度、执行器接线极性)、系统逻辑和安全注意事项(如高压设备断电操作)。
调试工具:准备万用表、信号发生器(模拟传感器信号)、示波器(检测信号干扰)、便携式温湿度计(校准传感器)、笔记本电脑(DDC 编程软件,如 Tridium Niagara)。
五、预制与模拟测试准备
1. 设备预制与校验
对传感器进行精度校准(如用标准温湿度箱校准温湿度传感器,用气体标定仪校准 CO 传感器);
对执行器进行动作测试(手动测试阀门全开 / 全关位置,检查是否卡涩、反馈信号是否线性);
控制器程序预制:在实验室环境中编写基础控制程序(如启停逻辑、PID 调节模块),模拟输入信号测试输出是否符合设计。
2. 系统联动模拟
对关键联动逻辑(如 “火灾报警信号触发风机停转 + 排烟阀打开”)进行离线模拟测试,确保信号传输无误、动作顺序正确。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