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机在运转过程中的主要故障及原因
时间:2025-08-17 19:05 点击: 次
风机在运转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故障,这些故障往往与设计、安装、维护、使用环境等因素相关。以下是常见的主要故障及原因分析:
一、振动异常(最常见故障之一)
表现:风机运行时振动幅度超过正常范围,可能伴随异响、机体晃动。
主要原因:
叶轮不平衡:叶轮制造误差、叶片积灰 / 磨损 / 变形、叶轮与轴连接松动,导致重心偏移。
安装问题:基础螺栓松动或基础不平,风机与电机轴系对中偏差过大(同心度不够),轴承座安装不牢固。
轴承故障:轴承磨损、润滑不良(缺油或油脂变质)、轴承内圈 / 外圈松动,导致运转不平稳。
气流脉动:风机进风口或出风口管道堵塞、弯头过多,造成气流紊乱,引发共振。
二、轴承温度过高
表现:轴承部位温度超过设计允许值(通常滚动轴承≤70℃,滑动轴承≤60℃),严重时可能冒烟。
主要原因:
润滑不良:油脂不足、油脂型号不符(如粘度太高 / 太低)、油脂污染(混入灰尘、水分),导致摩擦加剧。
轴承损坏:轴承内外圈、滚珠 / 滚柱磨损或碎裂,安装时轴承游隙调整不当(过紧或过松)。
负载过大:风机实际运行风压、风量超过设计值,电机过载,带动轴承负荷增加。
冷却不足:轴承座冷却装置(如风扇、水冷套)故障,或环境温度过高导致散热不良。
三、电机过热或烧毁
表现:电机外壳温度过高,跳闸停机,甚至绕组烧毁发出焦糊味。
主要原因:
过载运行:风机叶轮卡住(如被异物缠绕)、管道阻力过大(如阀门未打开),导致电机输出功率超过额定值。
电源问题:电压不稳(过高或过低)、三相电压不平衡、缺相运行,造成电机绕组电流异常。
电机本身故障:绕组绝缘老化或受潮短路,转子与定子摩擦(扫膛),轴承损坏导致电机卡阻。
散热不良:电机风扇损坏、散热片积灰堵塞,或环境通风差、温度过高。
四、风量 / 风压不足
表现:出风口风量明显减小,风压达不到设计要求,无法满足工况需求。
主要原因:
叶轮问题:叶轮磨损、变形(如叶片断裂、角度偏差),导致气动性能下降;叶轮与进风口间隙过大,造成气流回流。
管道阻力异常:进风口 / 出风口被杂物堵塞,管道漏风(如法兰连接不严密),阀门未全开或阀芯脱落。
电机转速不足:电机皮带松动(打滑)、联轴器转速传递异常,或电机本身转速偏低。
设计与工况不符:风机选型错误(如风量、风压参数偏小),或实际运行环境(如海拔、温度)与设计条件差异过大。
五、异响(异常声音)
表现:运行时出现摩擦声、撞击声、尖叫声、轰鸣声等非正常声音。
主要原因:
机械摩擦:叶轮与机壳 / 进风口间隙过小(发生刮擦),轴与轴套、轴承内外圈摩擦,皮带跑偏与皮带轮摩擦。
部件松动或脱落:叶轮紧固螺栓松动、叶片脱落,轴承座螺栓松动,内部进入异物(如石块、金属片)与叶轮撞击。
气动噪声异常:气流在管道内产生涡流、湍流(如管道弯头设计不合理),或风机在非设计工况点运行(如喘振)。
轴承异响:轴承滚珠 / 滚柱磨损、保持架损坏,润滑不良导致干摩擦,发出 “沙沙声”“咔咔声”。
六、漏油或漏气
表现:轴承座润滑油泄漏,风机进 / 出风口、法兰连接处漏气。
主要原因:
漏油:轴承座密封件(如油封、O 型圈)老化损坏,加油量过多(超过油位线),轴承座壳体裂纹。
漏气:管道法兰密封垫片老化、损坏或未压紧,风机机壳与底座连接不严密,叶轮与机壳间隙过大导致气体回流。
下一篇:暂无